您现在位置:365asia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浏览文章

[教学成果省级]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信息来源:【教务处】 更新时间:【2009-4-27 0:00:00】 阅读:【0】次

成果名称: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成果完成人:何幼斌  李建明  肖传桃  林小云  王新海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时间:2009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最早源于1950年建校招生的北京石油勘探专科学校石油地质专业,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江汉石油学院以后,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招生,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我校在原来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基础上拓宽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1999年开始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招生。200310月,该专业被遴选为湖北省第一批开展建设的本科品牌专业。

在明确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基础上,确立了我校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总的建设目标,即:专业上以石油地质为特色,办学模式上以产学研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上以坚持创业精神教育、培养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优秀人才为特色,立足普通院校,培养一流人才,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本科品牌专业。为达此目标,制订一系列的建设规划和完善建设措施。

在品牌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建设经费投入和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使该专业成为湖北省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和国家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1、专业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专业基础条件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中的基础建设之一。2004年至2006年,在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投入经费的基础上,学校按照15以上的比例投入了配套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相应的实验设备费475.3万元。在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通过建设,在原有相对落后的石油地质实验室的基础上规划并建设了油气地质实验中心,扩充了基础地质实验室场所,新增实验教学场地1076m2,更新和补充了基础地质实验室的教学设备和标本,建成了多媒体系统的基础地质实验和油气地质实验中心,新建了高标准的计算机机房。可分为若干教学实验系统:①基础地质验证性、演示实验部分,②专业基础验证性实验部分,③储层评价设计性实验部分,④油气成藏机理设计性实验部分,⑤油气综合勘探、评价综合性、创新性实验,⑥以成矿、找矿有关的综合勘探、评价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建成了稳定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7个,其中校外地质实习基地4个,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实习基地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包括北戴河普通地质实习基地、鄂西南松宜地区综合地质实习基地和两个油田地质实习基地(河南双河油田和江汉油田)。特别是已将松宜地区综合地质实习基地建成了一个以地质填图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信息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野外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实习基地包括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教学剖面、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和石油科技博物馆。

2、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

在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前,该专业有专任教师32人,平均年龄41.7岁,但其中36~45岁年龄段占75%,结构不甚合理。

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对现有师资不断培养,通过联合培养、选送培养来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经过几年的建设,师资结构更趋合理。目前该专业专任教师38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的39.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人,占专任教师的76.3%。已获得博士学位教师24人,占专任教师的63.2%。专任教师中获得研究生学历教师36人,占专任教师的94.7%,其中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31人,占中青年教师(32人)的96.9%。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42.5岁,主体为中青年教师队伍。35岁以下青年教师7人,占18.4%36-45岁中青年教师24人,占63.16%46-55岁中老年教师5人,占13.1%55岁以上老年教师2人,占5.3 %

在专任教师中,有博导4人、硕导28人。有享受国务院、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名,湖北省学术骨干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长江大学教学名师1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另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

由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2008年度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此外,由部分教师组成的团队于2006年获得了一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3、提出并实施了1+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是:改革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形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按照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人才素质,提高外语水平、放开自主选修的原则来实施,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体现理工交叉的特色,制定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多层次专业教育,满足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的、具有对油气地质进行综合研究初步能力的、受到地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提出并实施了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一年级基础教学,对一年级本科生进行集中教学、集中管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教学。二年级以后才转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阶段。

为了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降低了必修课的学时,开展了优秀生选拔与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实行优秀学生导师制。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由19.9%增加到29%,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由85%降低到76%,在四年级增设油气地质实验技术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加科技论文写作讲座、大学生科研活动和油田地质研究纲要等讲座,以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开设了地球科学进展、资源勘查进展等前沿介绍的课程,开阔学生视野。

4、采用一吸引、二锻练、三提高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过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专业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实习(实验)改革和计划单列的教学实习改革,采用一吸引、二锻练、三提高的实践教学思路,改变单一课程的实习方式,采取综合实习为主的方式、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野外露头实习与油田井下地质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所谓一吸引是在本专业的第一次野外实习中以国内著名旅游区北戴河作为实习地点,且以认识实习为其主要任务,从而以达到在吸引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地质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地质思维方法。二锻练 是本专业的第二次野外实习,即综合地质实习,实习地点为鄂西南松宜综合实习基地。突出了地质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地质综合观察和分析能力,留出部分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观察内容,锻炼学生的野外独立动手能力和综合地质思维能力。三提高是本专业的第三次野外实习,即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使学生通过本实习,掌握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个开发阶段油藏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对油田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及解决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地质问题的能力。

5、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083月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于200712月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课程建设方面,《沉积岩石学》课程于200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2003年获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称号,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于2007年获湖北省精品课程称号。同时,还开展《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地球科学概论》、《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等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在教材建设方面,主持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沉积岩与沉积相》(何幼斌主编,20071月)、《油气田地下地质学》(陈恭洋主编,20075月)和《石油数学地质》(刘绍平主编,2009年);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和《油气田勘探》;主持编写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3部:《古生物与地史学概论》(肖传桃主编,20077月)、《地质学基础》(李建明主编,即将出版)和《峡东地质地理及教学实习指南》(李建明主编,即将出版)。另外,自编的辅助教学资料5本。

专业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近四年来专业教师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校级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3篇。

6、科研服务教学

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近四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2429油气专项38项省()级项目以及百余项其他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在沉积学与沉积模拟、油藏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行列,深水沉积学、早奥陶世生物礁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了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中国石油湖盆水槽沉积模拟 有机地球化学三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工作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了教师成长与学科建设,而且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促进了教材建设,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7、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通过实行 13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本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其中部分班最高可达95%以上,资工076班一次性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效果明显。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也有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该专业有两名同学获一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六名同学获三等奖。

近几年来,该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如: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1项,1名同学的小发明获国家专利,1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9名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1名同学的科技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被EI收录。2005年以来,在长江大学举办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中,该专业共有77名学生的参评论文在学术论文报告会中获奖。先后有5名学生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大学生奖,66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4名学生获湖北省政府奖学金,65名学生获中石油、中石化奖学金。

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获取省级优秀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20042007年获省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共计26名。

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得本专业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近几年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0%以上,近两年达100%;近四年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较高。

8、特色与创新

在资源勘查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创业精神教育,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创业精神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项目建设的成果已经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关注。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高校对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加以借鉴。

20081026,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出色完成了课题立项研究的规定任务。在专业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果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其成果对同类专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字体:【大】【中】【小】 | 【打印】 | 【关闭】